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汇讯双周刊 > 第11期 > 企业信息化成本与效益分析

企业信息化成本与效益分析

2011-10-17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企业的生存和竞争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信息化建设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砝码。随着信息化的深入发展,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必然会发生深刻变化。如何开展信息化建设,是企业非常关注的问题,企业如能在第一时间获取、处理和反馈信息,那么就能在白热化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可以说,信息化建设是企业走向胜利的必由之路。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各个环节、各个层次、各个领域采用计算机、通信和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开发、广泛利用企业内外信息资源,逐步实现企业运营的全面自动化,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服务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具体到一个企业,企业信息化就是要实现企业生产过程和业务处理的计算机化、自动化,管理方式的网络化,决策支持的智能化和商务运营的电子化。

  企业信息化以企业业务流程改进为基础,在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上应用智能网络工具,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所有数据、信息和知识进行集成和管理,实现企业内外部信息的共享和有效利用,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企业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内容,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也是企业改善管理、适应市场和技术发展变化的重要举措,其意义十分重大。

  1.增强国家经济的可持续性快速发展,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

  信息化是我国产业优化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要把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放在优先位置。要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企业信息化建设将促进信息技术本身的发展,实现智能网络工具的快速演变,为中国进入信息化社会提供必要的工具支持和数据支持。

  2.企业信息化建设将促进商业模式的变化

  企业信息化为社会带来两种商业模式:运用智能网络工具的商业模式(电子商务)和提供智能网络工具的商业模式(如信息化基础设施和网络服务提供商)。信息技术能够为这两种商业模式提供竞争优势,商业模式的改变可以扩大企业的生存空间,加速企业的发展和现代化。

  3.有利于企业适应国际化竞争

  信息化是企业实现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特别是跨国经营的重要前提。是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参与国际竞争的迫切需要和与国际接轨的重要途径。

  4.有利于抓住良好发展机遇

  只有实现信息化,企业才有可能抓住机遇,实现快速健康的持续发展。

  5.增加企业间的技术流通,总体提升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

  信息化可以使企业间的合作和协作更加容易。网络的沟通使许多的企业结成战略联盟和信息伙伴关系,优势互补,实现双方或多方的资源共享和利益分享,从而提升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

  6.企业信息化可以改变企业的价值观念

  我们已经进入信息经济时代,信息将成为企业不断增值的无形资产,企业的全面信息化,将促进企业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有效配置,“财富=信息+经营”的价值观正在改变着世界的经济格局。

  7.实施企业信息化将会改变企业的管理模式和组织机构

  企业信息化可以使企业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传递和管理,通过网络,企业员工不一定要在本地及办公室时才能处理工作任务,各种资源可以从异地获取,是企业的组织外延和经营外延得以扩展;许多上传下达的信息和任务可通过网络完成,从而哟可能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垂直管理层次,使组织结构更加扁平化。

  8.企业信息化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企业制度生产经营目标,进行市场分析、方案比较、决策优化都可以从信息系统获得及时、准确的有价值信息,提高决策的时效性和可靠性;信息化会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改进生产工艺和开发出更多新产品,这些都会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包括:提高内部运营效率和质量;提高员工的业绩,增强企业的学习能力;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可以全面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二、企业信息化成本构成

  由于成本的降低能导致利润的增长,所以成本降低也是企业效益的一个来源。企业有必要控制信息化的成本,如果成本控制的不好,企业信息化的优越性就体现不出来,甚至带来信息化建设的失败。企业实施信息化的成本是显然存在的,但具体在哪儿有多少,具体是如何构成的,很难简单的明了,必须进行系统化的分析。一般我们可以将企业信息化的成本分为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

  1. 企业信息化的显性成本

  (1)系统初始构建成本

  企业在进行信息化系统建设初期,必然包括网络产品、硬件产品和系统软件的购置以及综合布线和系统集成等软硬件和人力物力的成本。网络建设成本包括应用系统软件开发成本主要指购买应用软件的成本。如果企业需要立志要进行信息化的建设,那么选用购买应用信息化软件就是一笔投资,算作初始投入成本。

  (2)过程建设成本

  我们可以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发生的成本一般包括:软件的开发实施费用、培训费用、软件参与人员的人力成本以及相关费用等。软件的开发实施费用主要指软件选型以后,本企业和合作方的软件参与人员就选定的软件所进行的二次定制开发的费用。软件的培训费是指软件的提供方对于软件的购买方进行操作技术转让的过程期间所发生的费用。软件的培训包括使用人员的专业培训和素质培训。软件参与人员的人力成本在企业的信息化过程中所占的比例也很大。企业信息化工作人员包括信息技术人员、技术管理人员和技术经济人员,他们的成本包括人员的工资、奖金、福利和各种保险。

  (3)后期维护与更新成本

  后期的维护成本包括应用软件的后期维护、维护人员的工资、硬件网络产品的损耗、机器维修等。信息化系统的后续维护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但后期的维护成本可以通过加强企业信息化的前期实施来加以改善。如果前期的工作能做到结合了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因时因地的进行软件选型、实施、培训等相关工作,使得信息化系统的构建和实施能适应企业的实际需要。那么后期的维护的次数和范围相对来说会减小,必然带来成本的降低。另外,面对突飞猛进的信息技术,企业的信息化系统必将逐步落后于新技术的更新,这样就为企业的信息化系统的相应的更新提出了要求。同时,企业自身处在不断的变革进步之中,企业的生产规模或者企业业务以及组织形式的变革和进步,也必然推动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平台和上层软件系统适时的更新。

  三、企业效益分析

  企业信息化给企业带来的效益同样可分为显性效益和隐性效益。显性效益是可以反映在会计账目上的,而隐性效益是不能通过会计账目反映出来,但却对企业利润有影响。

  1.显性效益

  (1)增加销售收入

  企业通过电子商务系统可以进行网上新品发布、新品宣传、新品促销、市场需求调研和企业文化传播,还可以方便管理客户关系,为客户提供售前、售中和售后的个性化服务,巩固已有客户和吸引更多新客户。这样,可以增强市场营销能力,扩大产品销售范围和销售对象,增加销售收入,同时,由于网上广告费用比传统媒体要低,所以能降低市场营销费用。

  (2)消除交易成本,使企业有效产量增加

  交易成本是在商品分销和批发过程中产生的成本,它是市场价格高出企业出厂价格的那一部分,是中间批发商的利润来源。交易成本虽不反映在企业的生产成本中,但它影响了市场的需求与供给,进而影响到企业的有效产量,有效产量是在利润最大化下的产出,也是能够销售出去的产出。

  在通常情况下,企业的供给将随着价格的上升而上升,同时成本也会随着上升。在竞争性市场中,企业只是价格的被动接受者,其边际成本的变化反映了企业供给的变化。随着产品销量的增加,交易成本会增加。交易成本叠加到生产成本上后会使企业的边际成本上升更快,因而当边际成本达到与价格相等时,企业的有效产量会相对较低。

  如果企业采用电子商务作为产品销售手段,就可以消除产品流通的中间环节,把交易成本降低到可以忽略为零的程度。这时,企业虽然仍只能接受市场价格,但有效产量将增大,所以,销售收入将增加。

  (3)降低要素配置成本,同时使企业有效产量增加

  企业还可以使用电子商务系统作为生产过程中的要素配置手段,进行网上投入品采购、供应商关系管理、网上人才招聘、网上技术引进和网上融资等,提高要素配置的方便性和及时性,降低要素配置成本以及要素本身的成本,使企业效益增加。另外,由于生产成本的降低会使边际成本上升变得缓慢,所以,有效产量将增大销售收入将增加。

  (4)节省库存成本

  企业可以利用信息系统缩短投入品采购和成品供应提前期,加快库存周转,维持较低库存,节省库存成本。库存成本包括物品保管成本和资金占用成本。广义上还包括资金被占用而不能它用所带来的机会成本,以及由于价格和利率波动所带来的资金贬值部分。

  (5)降低日常运营费用

  企业可以利用基于互联网的企业外部网和电子邮件系统,代替传统的电话和传真,进行企业内部之间以及企业外部之间的通讯往来,尤其是与外地以及国外客户之间的通讯往来,这样,可以节省大量的通讯费用。

  企业内部的文件往来也可以通过企业内部网来进行并在计算机屏幕上阅读,而不必再纸张上打印出来再分发传阅,这样就节省了纸张的开销。同时,由于重要文件被保存到光盘等介质上,体积小,质量轻,所以,可以节省文件存档的家具和空间开销。

  2.隐性效益

  (1)提高企业的无形资产

  企业信息化增加了企业的技术含量,改善了企业的形象,为企业的快速发展注入了动力。特别是对于上市公司来讲,它有助于提升大众对公司的信心和预期,使公司的市场价值得到增长。这些都会带来企业无形资产的增加。

  (2)提高作业效率,节省时间成本

  企业可以利用信息系统来提高有关环节上的作业效率,这表现在:减少停工待料和生产设备的闲置以及由此而带来的时间成本。时间成本不仅是指时间本身的流失,也是指在等待时间内造成的市场机会的流失。减少向批发商或顾客延期供货,节省客户等待时间,提高客户满意度。

  (3)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

  《会计法》要求会计信息的具有真实性,并强调企业法人代表对其负有责任。因此,一些集团性企业已把子公司或分公司的财务部门纳为集团总部财务部门的纵向管理范围。显然,这种管理模式要想有效还必须借助信息技术的支持。通过网络和信息系统,总部财会人员可以随时调出子公司或分公司的各种账目进行检查和审核,并通过特制的有关联定义的统计表格来评估可以账目的真实性。从而加强财务监管的力度和有效性,防止潜在的财务风险。对于既有商业单位又有工业单位的企业集团们,通过网络和信息系统,集团总部市场营销部门可以及时准确的按时间、按地点、按客户统计出各商品的销售数量和销售速度,统一制定供货计划和进行配送。对于那些库存不够的商品,可以把需求预测信息反馈给计划雨生产部门,以便及早安排某种商品的生产和相应投入品的供应。同时,在这种运作模式下,零售企业通常只需配备经理和财务两名管理人员,其余为一般作业人员即可,这样,既可以降低管理费用,又可以提高管理效率。

  (4)网络直销、创新防伪

  网络直销是指生产厂家借助联机网络、计算机通信和数字交互式媒体且不通过其他中间商,将网络技术的特点和直销的优势巧妙地结合起来进行商品销售,直接实现营销目标的一系列市场行为。顾客可以直接在网上订货、付款、等着送货上门,这一切大大方便了顾客的需要。网络直销大大减少了过去传统分销中的流通环节,免除了支付给中间商的费用,有效地降低了成本。生产者可以根据顾客的订单按需生产,做到实现零库存管理。同时网上直销还可以减少过去依靠推销员上门推销的昂贵的销售费用,最大限度控制营销成本。网络直销能满足当前企业与消费者的交流水平方面的不足,借助于网络,厂家在网上发布有关产品信息,使用E—mail等工具,及时实现与顾客一对一的互动交流。企业还可以很容易地获得快速、便宜、易加工的反馈信息,跟踪消费者的需求及其变化情况,根据他们的要求安排生产和销售,避免了传统企业在接到订单之前就已经完成了产品制造的盲目性,使企业能应对消费者的较高的可选择性。利用互联网的交互特性,网络直销从过去单向信息沟通变成双向直接信息沟通,增强了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直接连接。

  企业还可以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来开发新的产品防伪系统,如电话查询、网络查询、激光防伪码,这种防伪系统有3部分组成:产品防伪生成子系统、防伪标识制作子系统、客户查询子系统。通过这种手段,可以加强对假冒伪劣产品的防范力度,有利于企业产品销售。

  四、对企业信息化成本效益的认识

  信息化给企业提供了先进的工具和管理平台,只要企业能够正确的实施和应用,必将促进企业效益的增长。但信息化本身并不直接产生效益,而是要和其他生产要素相结合才会产生效益。企业经营的效益是企业使用所拥有的各种资源(包括信息化)的结果,信息化不是企业取得经营效益的决定因素,而只是促进因素之一,不能简单地将企业经营失败归罪于实施信息化。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很难用精确计算企业信息化的投资收益。传统的会计方法只能对现有的、显性的业务进行核算。信息化的价值更多的是无形的,难以估计和量化,传统的会计方法对此基本无能为力。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忽略信息化的价值。实际上,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还有许多类似的情况,如企业的客户关系、信用、创新能力等这些影响企业经营效益的因素的价值也无法在会计报表中体现出来,但谁也不会低估其作用,这是造成信息化效益难以衡量的真正原因。企业信息化对企业效益的影响应该是全方位的,影响的因素也是多种多样。因为信息化项目具有投入运行后,在短期内无法立刻显现出投资效果的特点,它必须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应用成功后方能显英雄本色。也就是说,一个信息化项目实施结束、上线,并不代表该项目的成功,而只是该项目开始应用的一个起点,这时只有发生的各种成本,没有产生任何直接效益。所以,应用不当的确会造成事实上的低效或无效,或存在着信息化客观产生了绩效、人们却视而不见的认识偏差;另一方面,屏弃夸大效益的成分,企业信息化在许多方面确实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而提高企业效益和竞争力。

  企业信息化的投入对于企业而言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据统计,国外企业的信息化投入已经达到其年销售额的4-5%,国内企业目前投入比例虽然不到年销售额的1%,但随着信息化的普及,企业的投入必将逐渐增加,但这也会超出国内多数企业的心理预期。实际上,企业实施信息化前所作的信息化规划一般只是一个短期规划,主要限定在系统实施期间,即便如此,企业对信息化成本的预测也是远远不够的,企业所作的预算一般仅考虑了信息化实施所需的软件费用、硬件网络费用、培训费以及咨询实施费用,而往往忽视了实施期间所增加的人力、加班费用以及对正常业务工作的干扰造成的损失等等。此外,由于企业的业务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如果企业的发展战略、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整个信息系统也要作相应的调整,也将带来成本。但是我们必须意识到,并不是成本投入越多,产生的效益越大。企业信息化如果不同增强企业活力内在联系起来,投入越多,效果却可能事与愿违,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甚至干扰企业正常目标的实现。显然信息化与企业的发展战略和业务流程是息息相关的,只有与企业实际和需要相适应的,才是最好的。在目前的状况下,企业在实施信息化工程时,软件供应商都是在对企业的现状进行调研后进行需求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制订企业的信息化规划。在目前这样一个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中,企业的业务发展战略不可能是固定不变的,企业的业务需求也必将发生变化,所以,软件供应商的服务及技术支持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如果企业自己不能在系统的使用过程中进行持续的改进和优化,信息化的效益就更加难以显现了。

  五、企业信息化问题的解决对策

  1.市场推进,政府引导

  信息化建设不是一种短期行为,需要长时间的探索和尝试。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必要前提,同时还要规范企业信息化咨询和监理服务。政府有必要给予企业信息化税收优惠。借助市场的推进和政府的正确引导,为企业信息化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面对机遇和挑战,我国政府适时提出了信息化发展战略,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提出“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后发优势,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政府还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化,是党中央顺应时代进步潮流和世界发展趋势做出的重大决策,是我国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是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维护国家安全的关键环节和战略举措”。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各级政府的支持下,我国大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启动,在政策、理论等宏观层面上,政府在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起到营造环境、政策引导、组织协调等及其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

  2. 强化信息化意识,推进新技术应用

  企业信息化是一项相当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对已完成信息化战略抉择的企业来说,当务之急是在战术策略上,借助外部中立的、第三方的信息化咨询机构的知识、经验和力量,切实把握和解决好信息化规划与建设过程中的一些带有规律性、普遍性和策略性的问题,以确保其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

  企业应当不断投入与企业需要相适应的新技术,如SaaS(Software-as-a-service),意思是软件即服务,是指厂商将应用软件统一部署在自己的服务器上,客户可以根据自己实际需求通过互联网向厂商定购所需的应用软件服务,按定购的服务多少和时间长短向厂商支付费用并通过互联网获得厂商提供的服务。在此模式下,企业不需要购买硬件服务器、软件系统和带宽,只需要支付租用费,通过 Internet 实现邮件系统、ERP、视频会议系统等,并享受到相应的硬件、软件和维护服务,享有软件使用权和升级的服务,软件厂商在向客户提供互联网应用的同时,也提供软件的离线操作和本地数据存储,让用户随时随地都可以使用其定购的软件和服务。其应用将大幅降低企业的信息化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3. 完善管理部门,提高执行力

  健全企业信息化管理部门,落实管理机构和人员。企业在构建信息系统过程中,能够由自身的业务人员或以自身的业务人并针对性地去加以解决,这样就能有效地推动企业管理创新,提高管理水平。

  4. 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整体推进

  企业信息化建设没有完全一样的一套模式可以选择,一个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也不可能通过完全照搬和模仿其他企业的模式而取得成功。信息技术仅仅是实现企业管理的一种手段,它必须要与企业管理结合起来。企业管理无定式,不同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的模式必然也有着这样和那样的不同。企业在系统选型时,应当根据企业事务逻辑,配置、开发企业一般业务应用程序,并集成企业现有的有使用价值的子系统和其他一些专业性强而自行难以开发的应用软件,构建企业信息系统。可以做到根据轻重缓急、相互配套衔接、按照阶段分步实施。

  5. 加强培训,做好基础性工作

  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接受有效的专业培训有助于增强企业主导、掌控信息化的能力。在信息化建设各阶段培训内容是不同的,而在信息化项目启动前的培训尤为重要。这不仅有助于尽快形成全体员工对信息化建设总体思路、步骤等的共识,明确自己所应担当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增强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参与度 ;而且更重要的是,能使企业充分进行企业需求分析,明确重点业务。

  6. 引入管理咨询及项目监理制和绩效评价制

  为了提高企业信息系统应用价值,企业应该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构建信息化应用绩效评价体系。对信息系统的性能进行全面估计、检查、测试、分析和评审,包括对实际指标与计划指标进行比较,以求确定系统目标的实现程度,并对系统建成后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全面评价。通过评价结果的分析,就能客观量化的反映企业信息系统应用水平,找出问题并针对性地去加以解决,这样就能有效地推动企业管理创新,提高管理水平。

  7.服务企业机构应加大服务力度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政府的支持、帮助和引导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至关重要。同时,要加大中介服务机构的服务力度,充分发挥好中介服务机构的作用。中介服务机构要根据企业的实际要求,很好的帮助企业完成本土化工作,要帮助企业利用先进的技术和手段,吧信息变成知识,把知识变成决策,把决策变成利润,从而帮助企业快速对市场做出反应,提高其经济效益。

  七、结语

  随着国际竞争重点的战略转移,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必要性日益凸显,我国国民经济面临着改造传统产业、调整行业结构、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巨大挑战。国民经济信息化势在必行,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细胞,其信息化建设是实现整个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历程和经验告诉我们:企业信息化建设并非能够立见成效的,而是在息化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其效益才逐渐显现,因此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切不可急功近利。信息化建设只是一种手段,它不是万能的,不可能解决公司的所有问题。企业应当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将信息化不断地融入到企业管理中,让信息化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实现企业效益和竞争力的持续增长。

2
Copyright © 2007-2021 汇讯Wiseuc. 粤ICP备10013541号    
展开